近年來,邵陽市雙清區(qū)“三大舉措”推進市(村)民法制學校建設,引導群眾知法、懂法和守法,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(fā)展。
構建“大網絡”,構筑“大平臺”。一是按照“三個層級”建班子。區(qū)、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三級合力共推市民法制學校建設工作,分別成立了以區(qū)委副書記、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黨(工)委書記、社區(qū)(村)黨組織負責人任組長的法制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。二是按照“七有標準”建平臺。全區(qū)共建成市民法制學校117所,其中示范性法制學校30所,實現了市民法制學校在全區(qū)所有村(社區(qū))的全覆蓋,基本做到了“七有”,即有管理機構、有教學場地、有師資隊伍、有教學計劃、有教學對象、有管理制度、有教學檔案。今年全區(qū)共開設市(村)民法制教育課726場次,受教育群眾達3.9萬余人次,法制學校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家園。
三是按照“兩條原則”建師資。堅持“誰執(zhí)法,誰普法”的原則,從政法委、公安、檢察等相關職能部門抽調一批政法干警、行政執(zhí)法人員;堅持“誰懂法,誰釋法”的原則,從律師事務所、法律服務所抽調一批法律服務從業(yè)人員,組成109人的區(qū)、117人的鄉(xiāng)兩級法制學校講師團,其中政法干警和法律服務人員所占比例達到54%,定期為學員開展法制教育,提供法律服務。并建立健全上課制度、考核制度、督查制度、講評制度、獎懲制度、經費保障制度“六項制度”,使市民法制學校建設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、經?;能壍馈?/p>
開設“大課堂”,開展“大普法”。一是群眾“點單”選擇課程。把課程的選擇權交給群眾,群眾想聽什么,講師就認真講解什么。針對石橋鄉(xiāng)白馬村群眾因不懂法參加非法集資、地下錢莊等而上當受騙的現狀,區(qū)講師團圍繞“借條該怎么寫?”“高利貸受不受法律保護”等方面,于區(qū)年四月初為群眾上了一堂生動易懂的《民間借貸法律常識》講座,連參加旁聽的人民日報記者都感慨很受觸動,6月5日《人民日報》以《普法課堂就在身邊》為題報道了該村村民法制學校的開課情況。二是民意調查篩選課程。采取群眾工作的辦法,走進群眾調查了解他們的學法意愿、學法需求,并于每堂課后向參學群眾發(fā)放《授課反饋意見表》,征求意見。比如市自來水公司干部職工在如何依法理性表達個人訴求上,存在著較多法律知識的盲點和思想認識的困惑點時,雙清區(qū)法制學校講師團為該公司700多名干部職工有針對性地講解相關法律知識,取得了較好效果。2014年4月10日《湖南日報》頭版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》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。三是緊扣中心確定課程。緊扣加快發(fā)展這個中心,使法制學校、法制教育為全區(qū)改革發(fā)展穩(wěn)定和依法治區(qū)、從嚴治區(qū)這個大局服好務。法制學校開課堅持“重點工程推進到哪里,法律知識就宣講到哪里”,收到了顯著成效。近年來,全市“六個十大工程項目”有一半以上坐落在雙清,全區(qū)每年開工重點項目100個以上、完成投資80億元以上、征地4000畝以上、拆遷房屋20萬平方米以上,沒有因征地拆遷而影響項目落地、影響項目主體工程建設。
著力“大融合”,致力“大效果”。一是推動法制教育與法律服務相融合。法制學校積極為廣大居民提供法律咨詢、法律援助、代寫法律文書等各項法律服務。自2014年以來,全區(qū)法制學校共上課1227堂,受教育群眾達15萬余人次;免費提供法律援助483件,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,減免援助案件代理費用約144萬元;代寫法律文書1121件,開展現場法律咨詢服務1300余起。二是法制教育與矛盾調處相融合。雙清區(qū)把法制教育貫穿于矛盾調處全過程,不僅有效提高了矛盾調解成功率,而且對矛盾雙方起到了春風化雨般的法律知識灌輸教育作用。三是法制教育與社區(qū)矯正相融合。雙清區(qū)于2008年被定為全省首批、邵陽市首個社區(qū)矯正試點單位,并于前年在全市首開先河召開了全區(qū)社區(qū)矯正警示大會。